10月27日,是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助力筑牢疫情防控人民防线,在海珠区相关部门的号召下,14名要务志愿者挺身而出,奋勇担当,志愿参与到社防疫志愿者工作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不同的时代,英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他们是要务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的践行者,更是英雄精神的传承者,今天,让我们一起对话这些要务的英雄们。
动念|报名时是怎么想的
采访:我虽然是去年才来的广州,但是对这个城市还是挺有感情的,城市文化包容,有生活感。有机会为社区做贡献让我觉得很有正义感。
采访: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采访:一个是公司组织这个志愿者,能感受到公司还是有“企业公民”的担当,应该参加;另外就是疫情以来也是一直看到各种志愿者的服务,觉得自己也有责任要出一些力。
采访:因为海珠疫情挺严重,在酒店隔离的话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以前这种社区活动参加得还是比较多的。
采访:报名时候想的是疫情形势严峻,海珠需要志愿者,自己符合报名的条件,能够帮得上忙,就报名啦。
采访:没想太多,就想去帮个忙。
采访:我要报名,没有什么不去的理由。
担当|当天都经历了什么
采访:上午是在村口拦截进村车辆和人,检查他们是否有24小时核酸,是否是绿码,如果有才可以进村;下午是到核酸点帮忙维护秩序,查看绿码,教一些不太会使用手机的人查看健康码,只有绿码才能做核酸,如果黄码需要告诉对方到另一个黄码检测点验核酸。
采访:志愿者基本是做秩序维护、搜集粤康码、做咽拭子三类工作。当天在社区除了咽拭子(非医护人员)的工作,我都做了。城中村的队伍从早到晚,我们不到10个人的队伍从早到晚应该负责了2-3千人的检测,检测的队伍基本看不到头。
采访:从上午8:30到晚上8:00,中途切换下一个地点的时候,直接在车上秒睡……
采访:一位女士的手机比较卡,健康码一直出不来,但我们一定要坚持确认她是绿码才能进去排队。大概用了半个钟,手机的健康码才打开,是黄码……
采访: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个老婆婆由于没有24小时核酸变成黄码前来咨询最近的黄码检测站,帮助她找到了最近的监测站并给她打了车过去。
采访:有带几个小朋友做核酸,小朋友撒娇抢着做“管长”,有被萌到。
采访:有小学生给我唱《谢谢你》……
采访:即使是在排队特别长的时候,大家还是能够体谅他人;有一个70岁的爷爷自己坐着轮椅排队然后扶着轮子往前,就有同样在排核酸的人去把他推到前面来,让他先做;还有抱着小孩的孕妇,前面的人也一直在为她让位让她先做;碰到有人是黄码,同在排队的人会很耐心地给他们指路怎么去黄码点核酸。
感想|对这次志愿者活动感受的关键词是什么
采访:“责任”,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时候,瞬间有了一股很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采访:“理解万岁,志愿者光荣”,我刚换到搜集粤康码的环节时因为怕出错,操作比较慢,有位大姐在抱怨,我们应该“熟练后再上岗,不要浪费大家时间”,我没有回应,结果社区的同志义愤填膺地回复,“人家是志愿者,是义务帮忙的!”,到大姐排到我的时候她也一直在笑。我觉得双方都比较嫌麻烦,但对志愿者的认可都是发自内心的。
采访:“体谅”,疫情这些年里,我们每个人作为参与者和受害者都很辛苦。
采访:“热爱”,因为热爱生活,希望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
采访:“正能量”,有被正义的光照到,志愿者伙伴的全情投入认真负责。
采访:“温暖”,因为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被需要的感觉很好哈哈哈哈……
采访:“共情”,做了志愿者后才能够体会防疫人员的辛苦,在做完志愿者后接到一些流调电话或者去做核酸的时候看他们的工作就会想到自己做志愿者那一天的辛苦。防护服很热,防护头罩很小(也可能是我头大)。
采访:“有意义”,能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为公司为社会献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自豪,所以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采访:“保重”,每个人保重自己不添乱,努力让组织、让社会省心。
没有点滴之水如何汇成溪流,没有千溪万流由何来汪洋大海。在这一特殊时期,正是这样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正是所有防疫人员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才一起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